我國紡服品牌建設面臨新機遇-恒鑫制衣
2013年12月13日,2013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在廈門召開,以“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國際化之路”為主題的時尚品牌論壇同期舉行。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當前是紡織品牌強國建設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部署,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品牌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品牌面臨新形勢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品牌工作辦公室主任張莉從我國紡織品牌建設的現狀、面臨的形勢、品牌建設的新特點和下一步品牌建設思路作了工作報告。
她分析指出,當前,不論從國家、行業,還是企業角度,品牌建設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全社會的品牌共建格局已經形成,品牌價值體系充分體現,品牌建設步入了轉型升級的階段,品牌價值的提升已經成為品牌建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和標志。隨著品牌發展環境的逐步改善,企業品牌創新能力的逐步增強,當前我國紡織行業的品牌發展也形成了一些新特點,呈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一是差異化競爭態勢更加明顯;二是品牌文化價值彰顯;三是互聯網電商營造業態的日新月異;四是品牌資源互動融合優化;五是優勢聚集區域品牌活動;六是國際化。
但是,目前品牌建設還面臨著國際競爭壓力、發展環境不盡如人意等問題。品牌企業需要重視如下問題:一、國際競爭態勢更加激烈,歐美發達國家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對我國品牌走向高端形成制約,高端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國際品牌搶占中國市場的進程明顯加快。不僅國際傳統的“洋品牌”在我國高端服裝零售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二線品牌也不斷地融入。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進一步放寬必然帶來更多的品牌融入,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壓力將進一步擴大。二、國內品牌發展不盡如人意。品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企業承擔的利息上升到了30%。三、品牌企業的稅費過重。一些優秀品牌企業現在的增值稅達到了10%以上,大大制約了企業品牌研發的投入。此外,輿論導向等問題也制約了行業品牌的發展。四、品牌自身的基礎比較薄弱,積淀不夠,缺乏規劃,專注度和堅持度不夠,謀取短期的效益,而忽視品牌積淀帶來的長期效益。五、人才培養和引進成為瓶頸。六、缺乏頂層設計和專門的政策支持。我國既沒有統一協調機制,也沒有明確國家牽頭部門,部分支持性的政策不夠,行業組織在政策制定和落實中不愿意發揮組織協調的作用。
借鑒品牌國際化經驗
作為“2013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年度工作會議”的重要關聯活動,“時尚品牌論壇: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國際化之路”于12月13日下午舉行。
論壇上,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分析了國際市場區域特點。他說,這幾年感觸比較深的是,其實我們國內的消費市場已經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國際化的程度非常高,但是我們的品牌走出去的并不多,相反,國際強勢品牌都進來了。從生產環境來講,可能制造、工藝、質量這方面我們的差距不大,甚至我們有的品牌品質、質量都超過了國際品牌,但是在原創設計渠道、庫存管理、品牌的形象塑造與營銷,以及國際化人才方面我們相對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縮小差距。另外,下一步品牌走出去光靠品牌單槍匹馬也不行,我們應該去研究和討論如何通過投資獲取國際的渠道。
波司登、青島紅領、東尚等品牌企業代表分享了品牌國際化經驗。波司登國際控股公司的品牌總監王晨華從波司登品牌國際化的實踐經驗出發,分析指出,走國際化的探索之路,要有堅實的基礎,要有明確的定位,要善于借用外腦,要敢占領高端市場。
“紅領用10年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如何將個性化融入到工業化生產中,將個性化定制形式大規模生產。”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張蘊藍介紹,將個性化融入到工業生產,從微觀上來講,在部分領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宏觀方面,實際上可以起到一個打破常規、突破行業瓶頸、改變商業規則、創造全新商業模式的作用。紅領將個性化進行標準化、數字化、全球化,從量體、縫制、營銷模式方面創新,使紅領獲得了成功。
東尚12年致力于打造中國原創服裝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品牌覆蓋了30多個國家,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服裝產品的看法。東尚服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志海分享了東尚成功的背后的關鍵因素,把質量當成企業的生命,品質第一,成本第二。“當品質與成本有沖突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選擇品質。”
他說,其次,東尚很關注定位的研究,每個品牌都有非常明確的定位,每個定位都是根據目標市場調研出來的。
品牌管理系統正在籌建會上,張莉以《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為題,作了2013年中國紡織行業品牌工作報告,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錢有清、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彭燕麗分別作了絲綢、羊絨品牌報告。
2013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絲綢協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共同編撰完成了《2013年中國紡織行業品牌發展報告——絲綢羊絨篇》,這是繼《中國服裝家紡行業自主品牌報告(2012年)》之后,第二次發布紡織行業品牌發展報告。報告歸納總結了行業品牌發展基本情況、新特點、新形勢與新環境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梳理了絲綢和羊絨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現狀、模式以及品牌發展所處的環境,并展望了未來趨勢。
為加強實施行業品牌培育工作,相關管理體系的行業標準正在建立,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服裝協會等單位正在編寫《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通用要求——服裝行業實施指南》,目前已形成初稿,旨在指導企業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質量分院副院長王立志發布了24家紡織服裝鞋帽企業品牌價值試評價結果。該評價以《品牌評價品牌價值評價要求》(GB/T 29187—2012)、《品牌評價多周期超額收益法》(GB/T 29188—2012)為依據,對品牌價值在5億元以上的紡織服裝鞋帽企業開展的試評價。上海紡織控股集團總裁朱勇、潔麗雅集團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分別介紹了“ 三槍” 、“ 潔麗雅” 品牌發展經驗。深圳市服裝協會沈永芳會長、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分別介紹了區域品牌試點工作經驗。
為了進一步做好公共服務,本次會議上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戰略推進委員會還確定了一批品牌培育專家,并現場頒發了聘書。
更多新聞